我在這裡,要告訴你一個故事。這是我自己的故事,所有過程都是真的。
10年前,我的家裡發生一場大火。
我從上海回台灣生產,全身虛弱,身體還在流血。
新生的寶寶躺在身邊,手腳不停舞動。
離開台灣的時候,我把一生中所有文件、照片,通通留在閣樓。
我的身體不斷流血,電視上卻直播閣樓大火新聞,人生中能作為回憶的東西,那天都燒光了。
那天天氣晴朗,空氣乾燥,大火開始蔓延。
透過螢幕,我看著火球往右邊倒,把右邊房子燒起來;往左邊倒,把左邊房子燒了起來;最後爆炸成一團火球,火焰越衝越高。
血流了出來,我的下體一陣溫熱。我縮著身體,坐在病房床上,腦子裡一片空白,
從那一天起,我才明白,人受到驚嚇的時候是不會崩潰的,你只會空白。
那一瞬間,我閃過一個畫面。
我看到自己從教務處走了出來,手上拿著休學文件。
我的博士學位要中斷了,父母可能需要我的幫助。
摸摸孩子的手,我全身虛脫。
這是一場電線走火意外。
神奇的是,賠償金額最終低於想像。在家庭撮合幫助下,我們沒有遭遇經濟上的滅頂之災。
幾個月後,一切過去了。我的身心像打了一場戰爭,如同急駛的火車,“蹦!”地一聲換了軌道,一切都不一樣了。
那一天開始,我跟自己說,我要有錢,要自由。我要做到,再燒個幾次,都不怕的程度,我要有錢。
於是,我開始拼命存錢跟賺錢。
從那一天開始,我就記帳。經過兩年,我的家庭總支出降低了45%。
請注意,我在2006生了第一個孩子,2007年生了第二個孩子。我在二年內生了兩個孩子,但是三年內,我的家庭年度總支出,卻降低了45%。過了9年,我的投資逐漸也有成績。
(想知道我跟誰學的嗎?google關鍵字:巴菲特班)
但是,我的人生變得很糟,一點也不快樂。
這幾年來,我每天都在讀書。不是盯盤,就是讀書。我每天都在翻房子,尋找機會。不是想著賺錢,就是正在賺錢。剩下來的時間,已經心力交瘁。
我似乎有賺到一點錢。比起七年前,我的淨值翻了三倍,我的被動收入翻了三倍。但是,我的心裡,說不上來。總是空空的。
我有試著花掉我的錢,去買一直想買的一些東西。但是沒有幫助,還是空空的。
這種空空的感覺我也說不清楚。
但是我發現,我對自己追求的生活變得沒有自信,也羞於向人坦承,自己的困境。
我在上海10年,每次回來,都會有人好奇,上海是甚麼樣的地方?樓高不高?人多有錢?多闊氣?大家想知道,這是甚麼樣的城市。
我都笑一笑,沒有回答。
我不回答並不是故作神秘,上海帶給我的拓展,是很深層的,很深刻的,而且很徹底,無法一言而盡。
這個城市確實拓展了我。
但是那個拓展是在人,而且不是一般人,是擁有很多錢的富人。
我在上海,認識了一些億來億去的朋友,對我敞開心胸,展現她們的內心。這種拓展的經驗,對我內心造成非常大的改變。
這些人的待遇很高;她們住的很好;她們的孩子能進名校,或出國留學;他們能有賓士車,保時捷;她們創業,賺了更多的錢。但是這些人,向我展示了內心不可見的一面,那是一種害怕,擔心,恐懼,空虛的那一面。
坦白跟你說,當我看到她們狀態的時候,我一度很震驚,甚至有點動搖。
我一直很努力,一直在累積金錢,以為這就是人生的最終目的。但是這些人已經實現我的夢想。但是,似乎沒有過上,更好的生活。
那麼,我這麼拼命,就是為了要變成那樣? 這一切到底有沒有意義?
朋友,我想了很久。
很多年前,香港股神曹仁超的一段話,常常繞在我腦子裡,繞來繞去。
曹仁超說:
當一般人的財富,累積超過一千萬港幣關卡(也就是四千多萬台幣)的時候,他認為,人生追求的目標,應該由金錢,轉移到其他地方。比如你的健康,你的家庭,你的婚姻,你有沒有真心對待你的朋友。以免勞碌一生,除了金錢之外,一片空白。
“勞碌一生,除了金錢,一片空白。”
這三句話,重重敲中我的心,帶給我很大壓力。我開始懷疑,自己那麼拼命,除了金錢以外,似乎一片空白。
在一年之前,這個困惑終於解開了。我看到一篇文章,突然茅塞頓開,恍然大悟。
那是黑幼龍寫的,關於夢想與渴望。
黑幼龍說,開好車 住帝寶,出國留學,賺更多錢,坐在股票貴賓房裡,等著別人採訪他的六億,出門走路都會有風。這些都只是渴望。
夢想的層次,不只是渴望。
渴望,只為了讓自己滿足。
夢想,會希望讓別人滿足。
渴望,只跟自己有關;夢想,會跟別人有關。
如果,賺了錢,你能用錢,去交換一種生活,去交換你的使命。
那麼,你將會自由,將會快樂,將會與世界跟自己,達成圓滿的聯繫。
看到這裡,我豁然開朗。
多年來追求的東西,我的願景,越來越明朗。
原來,我會感覺空空的,是因為,我不懂得賺錢只是過程。
最後,我要把錢花出去。花去買我的時間,買我的精力,去投注在,作我最擅長 做的最好、最能發揮影響力的工作,而不是最有錢的工作。
然後,去交換一種,有意義的生命。
我突然理解,巴菲特之所以不凡,不只是因為他是世界上最會賺錢的人。
他還是這個世界上,最會花錢的人。
我知道,我必須擁有使命。
我的使命就是,
讓世界上的人,都因為我的文字,我的故事,我的演講,變得“更平衡、更快樂、過得更好”。
整個過程中的一切突然連貫起來,我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賺,怎麼賺,也知道,賺了以後,要花到哪裡。
我覺得自己的內心真正自由了,我對金錢有一種堅定的決心。
回顧這整個過程,
因為火災,我學會省錢。
因為省了錢,我發現賺錢更重要。
因為賺了錢,我發現花錢更重要。
花錢的能力,比賺錢的能力,更重要。
錢只是工具,快樂才是目的。
這就是我體會到的,金錢的秘密。
這個故事,後來被《今周刊》報導,成為926期封面故事。這是《今周刊》鏈接,點擊就可以看到精彩摘錄。
http://www.businesstoday.com.tw/article-content-80402-110556
想對我瞭解更多,請google關鍵字:作家十方